人參(Panax ginseng C.A.Mey.)為五加科植物的根,屬于名貴藥材,主產吉林、遼寧、黑龍江等,野生品種甚少。該中藥主要成分為人參皂苷(ginsenosides),由于該化合物結構的復雜性與特殊性,目前我們還不能采用化學合成的辦法得到,而該化合物又是非常重要的藥物原料,也是人參的特征成分與指標成分。以獲得人參皂苷為目的的組織培養或生物反應器技術一直是世界各國科學家孜孜追求的目標。1964年羅士偉教授首先成功完成了人參的組織培養,隨后,日本、前蘇聯、德國、美國等也先后發表了關于人參組織培養的實驗報告。日本1986年開始采用13 L發酵罐研究以獲得人參皂苷為主要目的“生產性”研究。
西洋參為人參同科植物西洋參的根,別名“洋參”或“花旗參”,其主要有效成分也是人參皂苷。Liu s等還考察了無機磷對西洋參細胞懸浮培養的影響,研究表明,濃度為0.65 mmol/L的磷最有利于西洋參細胞的生長,而1.25 mmol/L的磷為皂苷合成(960 mg/L)的最適濃度。
方綺民等報道了利用病原菌真菌作為一種誘導物能夠促進甾體皂苷的化學合成。周立剮等人的研究結果表明,適合于細胞懸浮培養的培養液體積為三角瓶總用量的1/5~2/5,滲透壓增大可明顯地提高細胞培養物皂苷含量,但對細胞生長不利。范代娣等通過對液體培養的動力學研究確定,液體培養收獲最佳期為23天以上,皂苷累積的高峰期為25天以后。這些結果為今后西洋參細胞大量培養應用于工業化生產以及皂苷生物合成機制的研究莫定了基礎。
除此之外,人參屬其他植物細胞培養的研究也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如周立喇等懸浮培養三七細胞,通過加入適宜濃度的調節因子提高了皂苷的產量。張以恒等還利用高密度懸浮綢囊培養三七獲得人參皂苷,產量高達1.57 g/L,為生生物反應器放大和工業化生產做出了有益嘗試。
版權申明:轉載請注明 植提網 » 人參皂苷的植物細胞培養生產
免責聲明:以上信息沒有經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評估和確認,來自公開發表的文獻,由植提網整理發布,僅供參考。
如果您想對該產品信息進行補充請在文章后留言或者聯系我們網站客服,將有機會獲得免費企業或個人推廣資格